扬州市江都区老科协举办提高城市排涝能力调研会
发布时间:2025-05-19 浏览次数;182
5月13日,扬州市江都区老科协举办提高城市排涝能力调研会,江都区水务局总工程师顾广军,江都区老科协会长刘惠鹏,副会长万军、朱理家及老科协全体理事、各分会会长、水利分会会员参加了调研会活动。参加活动的全体成员实地参观了我区防范特大暴雨应急项目—向阳河整治工程、城区应急排涵扩建工程,听取了区水务局总工顾广军关于提高城市排涝能力的工作汇报。

近年来,江都区曾遭受两次特大暴雨。2021年7月26日至27日,"烟花"降雨293毫米,城区最高水位5.9米。2023年7月6日至7日,城区强降雨累计雨量316.2米,为百年一遇大暴雨,受暴雨影响,江都城区多地受淹,提高城市排涝能力成了管理城市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江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排涝工作,先后多次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及技术专家研究对策,多途径提升城市排涝能力。“十三五”期间,江都区围绕“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要求,下大力气规划、上争,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3亿元,不断完善流域防洪体系,完成淮河入江水道整治、长江崩岸治理等大江大河治理工程,长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也启动建设。

2024年,江都区为防范特大暴雨启动城区应急排涵扩建、向阳河整治两项工程项目。其中,城区应急排涵扩建工程总投资为2725万元,工程建设内容:拆除原应急排涵,原址新建三孔4.0mx2.5m箱涵,箱涵长172m,设计流量60m3/s,配套辅助用房、绿化、电气自动化等,工程计划于2025年10月底完工;向阳河整治工程总投资12951万元,工作建设内容:疏浚向阳河九龙闸﹣林园桥段河道7.7km,新建河道护岸13.18km,新建防汛道路6.85km,配套建筑物9座(涵闸2座,灌排泵站1座,灌溉站3座,排水口改造2座,桥梁1座),工程计划于汛期前完成所有水下建设项目,并于2025年12月底全面完工。

调研会上,与会人员对我区近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防汛排涝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并围绕调研会课题提出了“完善暴雨内涝监测预警体系,制订城市排水和暴雨内涝防范应急预案;强化城市排涝安全网智能化建设,搭建暴雨应对全要素综合调度平台;复盘分析城区历史积淹点,制定“一点一策”整治改造方案;加快城市水管网建设步伐,进一步优化排水系统结构;治理城市骨干河道,扩大河道通江行洪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雨水渗透和蓄滞能力等六个方面的建言献策。会议最后,江都区老科协会长刘惠鹏作了总结性讲话,他指出抓好防汛工作,提高城市排涝能力要注意在四个方面提高思想认识: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政治原则;二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工作原则;三是要注意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解决好防汛排涝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四是要树立勤俭办事的思想理念,将有限的资金用在防汛排涝关键节点时,用在防汛排涝重点工程实施中,用在解决防汛排涝实际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