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简 介 学 程 组织机构 单位会员
项目及产品推介 项目需求
推陈出新 农业生产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24-09-27  浏览次数;1328
――扬州市老科协专家组来仪调研考察
 
  9月26日,扬州市老科协副会长申忠民带领专家组一行在仪征市壮禾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指导工作,仪征老科协王雪峰会长全程陪同。
 
 
  仪征市壮禾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是以粮食种植、开展农田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型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社员528户,惠及1260多农户。各类农机具247台套,粮食烘干机360吨、大米精加工设备1套,库房7400平方米(机库、维修、配件、仓储等设施齐全),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4.8万亩,合作社现总流转面积8700亩,其中绿色农产品基地3460亩,大米品牌“朴树湾米”畅销市场,年各类经营服务总收入4100万元。是首批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江苏省数字农业农村基地、江苏省“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江苏省“无人化”农场、扬州市农业龙头化企业等。形成生产种植、农资供应、农机服务、病虫防治、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模式。建立以“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确投入、特色服务”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模式,成功实现了粮食作物生产作业从粗放到精确、从有人到无人方式的新转变。
 
 
   在壮禾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示范园田间,专家组一行听取了农业推广研究员朱志凌介绍了在田水稻品种、长势及测产等情况。专家组根据现场察看对不同肥料用量试验,水稻用肥田间对比试验,就当前水稻后期田间管理进行了现场诊断,并就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提出具体技术指导意见。
 
 
   在农机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应用中心,听取了壮禾农机专业合作社刘金伟社长介绍农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专家组对该社现有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无人飞机等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的更新换代,通过物联网技术集成和应用与示范,实现“机器换人”全空间、全天候、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使用手机端、PC端可实施监管作业进行了深入
探讨。
   申忠民副会长指出,合作社成立时间不长,但成绩斐然,将粮食生产从机械化,智能化,进而实现产业化。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起到了试验示范的作用,希望合作社再接再厉,继续发挥优势、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助力农户致富奔小康,助力乡村振兴,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